打造更舒適的精品酒店設計,我本人的觀點是設計感和舒適感并不沖突。到了精品這個層次,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是一起考慮的,舒適性是必須的。精品酒店不是天橋上模特們穿的華而不實的衣裳,而更要像精心設計裁剪后適合大眾的量產奢侈品,要讓人去遷就環境是很不好的想法,再差的設計師,不管空間還是家具設計,首要要掌握的就是人體工程學的相關知識。
越是好的設計,越是注重改善人的生活方式。試想一個不舒適的酒店,怎么能讓挑剔的客人接受。若是有個酒店能有某一樣東西讓客人覺得生活品質得到了提高,自己家里一定也要擁有了才好,那么就是最大的勝利,通過這樣的一個印象人家就記住這家酒店了,到同檔次的地方都會不自覺地拿來對比。
先說說設計感,好的,不能僅僅只是第一眼見的驚艷,而是要能經得起那些高端酒店常客的吹毛求疵。花哨的設計,除非是雅布那樣已經得心應手的大師級,大部分是難以做到兼顧耐看的。單純的奢華也不行,除非能比得過麗絲卡爾頓這樣的以奢華為定位的存在。精品的追求應該在選定好自己要突出的風格以后,通過硬裝的材質搭配,紋理,燈光和軟裝挑選之類的精雕細琢以后所摩擦出的韻味,新潮也好,文藝也罷,不能激發人的想象,沒有代入感,那么便算失敗。
一家對自己有明確定位的酒店,應該掌握好這種與客人之間的平衡關系,對于自己的顧客群有盡量準確的判斷,服務力求做到既不【過分貼心】得讓客人緊張,但也不失禮。24小時貼身管家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各位是否有思考過?一般人能想到的是提高服務效率及營造尊貴感,而提高服務效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因為這些客人愿意拿錢換時間,這些客人的時間很貴,換句話說,他們有更多效率方面的需求以避免錯過重要的事。而這些服務對于我們一般人來說,到底有沒有必須性(不是重要性)?給你配備此類服務你是否一定覺得舒服?請各位自己思考。
高配的硬件都是用錢砸出來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品牌雖然一定程度上象征著品質的保證,但不懂裝懂單拿品牌作為硬件評判標準恐怕有欠妥當。而酒店客房或走廊內是否配備顯眼消防逃生指南,前臺是否標注提供應急藥箱,浴室鏡子是否做了防霧處理,如果沒做是否配備擦拭鏡子用的不織布一直是我更注意的一些小細節。精品酒店的【硬件之美】應在于對各方面細節的更多考量,而非用別人家的牌子貨堆砌起自己的自尊。
小編溫馨小貼士:
精品酒店為其打造各種私人環境是未來的趨勢之一。酒店客房在大堂中放置了一個“記憶的盒子”,客人可以把自己值得珍藏的物品封存在這個盒子里帶走。智能化。現在的精品酒店已經不再滿足于只向客人提供數字電視等,安裝智能化生活系統將是未來精品酒店的設計趨勢之一。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出門時,酒店的顯示屏上會顯示目的地車位情況和路況信息。精品酒店不僅可以阻擋夏季強光的照射,還保證了冬季房間里有充足的陽光。如今,酒店的環保設計不僅是一種時尚,還是一種趨勢。